买下王稀的妇人,一路上什么都没说,走了几百米后,停在了一辆驴车旁边。
车上有五个看着跟我差不多高的,有两个比我矮的,加上我,共七个孩子,一男六女。还有一个看着很板正的中年男人。
这些孩子每一个都哭丧着脸,其中还有四个在发抖。王稀心里默默叹气,年龄再小,也知道自己是被卖了呀。
王稀观察着这些孩子,但这些孩子并没有注意到王稀在看他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每个孩子都不敢放声大哭,只敢默默流泪。
王稀被那中年男人抱上驴车后,就没有再去观察那些孩子,转头去看买下王稀的妇人,和那个赶车的男人。可根本看不出来什么,他们是有交谈的,但王稀根本听不懂。
只能不甘心地开始看风景了。
这一路上都是树,还有大片的良田。
这个季节刚好是春天,景还是很好看的。
不是王稀心大,实在是这驴车走得并不平稳,不转移下注意力,就要吐出来了。
半天后,就到了一个很热闹的集市,王稀开始偷偷观察周围,可以断定这是个古代王朝,要么是生产力低下,要么就是等级森严,一眼望去,所有人衣服的布料都是一种材质。
在王稀眼睛扫过一处时,就开始发抖,眼泪直接往下流。
那里在买卖人口,人都被关在木笼里,木笼里的人,有的双眼无神地坐着,也有的站着,无一例外,他们脸上都没有笑容,面黄肌瘦,每个人的眼神都是麻木的。
在法治社会生活了二十多年,这悲惨的一幕击碎了王稀的三观,也让王稀更加地害怕,在这一刻,心中只剩下恐惧了。
直到驴车停下,王稀的神情都是恍惚的。
被抱下驴车,中年男人就离开了,买下王稀的妇人带着这一群孩子走进一所院子。院子不大,一眼就可以望到头,唯一的亮点是院子里有棵杏树。
之后,王稀和这些孩子被那妇人带到了一间不起眼的小屋,这个小屋的布置和王稀刚睁眼看到的茅草屋一样,也是只有一张床,但这张床更像北方的炕,是通铺。
门外传来落锁的声音,王稀一下就猜到了,就径直走到床边,找了个边角的位置躺下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王稀有成年人的思维。落锁的瞬间,就有小姑娘开始哭,其中有两个哭的声音还挺大,但这些都没有人管。
直到晚上,有个姑娘进门,放下手里的饭桶转身就走,随后王稀就听到了落锁的声音。
这一晚王稀睡得并不安稳。
这种每天被关在房子里,一天只有如厕才出得了房子的日子只持续了两天。
第三天早上,每天送饭的姑娘把所有人都叫到了院子里。
买下我们的妇人也在,她坐在石桌旁的椅子上。
看所有人都站好,那姑娘嘴里就说出了所有人都听不懂的语言。在这一刻,王稀真的有想哭的冲动。
这一天大概是王稀来这个世界后,最值得开心的一天了,王稀知道了那姑娘名为杏花,她让所有孩子叫她杏花姑姑;摇椅上的妇人,所有人得称她为王婆婆。
别想着,知道这些信息,是原主记忆恢复了。
真正的原因是,是杏姑姑说的是并不正宗的普通话。这一刻,王稀的心情真的很好,是个人都看得出王稀很开心。
杏姑姑用普通话说了这些信息后,还是用方言重复了一遍。
随后,坐在摇椅里的王婆婆站起了身,之后她讲的话,王稀都可以听懂了。
王婆婆看着这些面色各异小孩,语气淡淡地说道:从今日起,你们需要学习各种技能。
说完这句后王婆婆就坐回了椅子上。
杏花姑姑看到王婆婆坐下,立马上前将这句话用方言重复了一遍,还说,以后说话不可以用方言,若无意说了,就罚一顿饭。
王稀静静地看着这一幕,觉得自己运气也不是很差,最起码遇到的人贩子,并不是集市上那种黑心的人贩子。
此刻的王稀并不知道,自己的沉默,入了王婆婆和杏花姑姑的眼。
在听完杏花姑姑嘱咐后,不到一刻钟,院子就里来了三位客人。
这三位来之后,王婆婆立马起身迎客,笑着寒暄了着,杏花谷谷随即端上了茶果点心。
其中一位黄衣女子一进来就挽上了王婆婆的胳膊,亲密地叫着姑姑,另外两位都含笑看着这一幕。
落座后,黄衣女子看了王稀他们一眼,随即问道:姑姑,这些孩子就是这次要送进京的吗?
王婆婆笑着回复:是,但不是全部。这还得看这些孩子之后的一段时间,能学到多少东西了。你们呀,要给我尽心教,我们这一次,要成了,这以后的生意可就好做了。
认真听墙角王稀惊呆了,居然是送进京。这王婆婆可真是好本事呀。买卖人的生意竟然可以做到京城。
没有寒暄多久,三位客人就都走了。
之后的三天都是杏花姑姑教王稀他们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