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美文同人 > 西周共和行政·共伯和演义

序言

发表时间: 2023-08-07
:序言

共伯和,西周时期共国(于今河南省辉县市市区一带)国君,于公元前841年——前828年代行王政十四年,成为事实上的中国最高统治者,年号“共和”,史称“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成为中国历史最早的确切纪年。
由于年代久远,资料乏少,相关情况读者比较生疏,综合史学界研究成果,简要说明如下:
一、共伯和代行王政
周厉王姬胡统治时期,贪欲无限,胡作非为,暴虐专制,昏乱无道,重用荣夷公(荣国国君。荣国,于今陕西省户县)、虢公长父(虢国国君。虢国,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垄断山林湖泽之利,致使国人(镐京城内的平民)无以为生,怨言四起。周厉王又任用卫巫严密监视国人,大行杀戮。大臣召公(名姬虎,通称召公虎,又有邵公、邵穆公等称)、芮良夫(芮国国君。芮国,一说于今山西省芮城县,另说于今陕西省大荔县)、凡伯(凡国国君。凡国,于今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后凡城村一带)屡次忠言劝谏,但周厉王置若罔闻,变本加厉,大加迫害,继续骄横残暴,荒淫无度。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武装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狼狈出逃,奔至彘地(于今山西省霍州市),国人又追杀周厉王的太子姬静,召公被迫交出自己的儿子充作太子,被国人杀死,暴动方渐渐平息。
国人暴动之后,周厉王逃跑,天下无主,百官诸侯共同推举共伯和代行王政,年号“共和”。共伯和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于既倒,切扶大厦之将倾,十四年间,忠心耿耿,殚思极虑,一边处理朝政,一边培育太子姬静,直至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去,姬静具备了治国能力,又形势平稳,共伯和扶姬静即位,史称周宣王,自己退回共国,逍遥自乐,安度晚年。
二、共伯和代行王政的重大意义
共伯和代行王政十四年,“共”治天下,以“和”施政,平定国人暴动后面临的分崩离析乱局,文治斐斐,武功赫赫,华夏归心,神州泰安,为中华民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共伯和代行王政之前,中国没有确切的历史记录,时间依靠传说而记,模糊不清。自共伯和开始执政的公元前841年起,开始确切纪年,从此以后,中国历史资料齐全,时间准确,没有间断,直至今天。
清朝末年,西学东渐,在将英语词汇“Republic”翻译成汉语时,最终确定以“共和”作对应的汉语表达方式,其一是因“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国家产生以来唯一的选举最高领导人事件,其二是因“共和”含有共同治国、和谐相处的美好含义。因此,共伯和又成为“共和国”一词的汉语表达方式的来源。
因此,共伯和执政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都有重大意义,很大程度上不亚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应大力挖掘、研究其内涵,创新表现方式,开发其价值,化湮没的历史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但由于年代久远,传世资料乏少,且文古言简,拗口难懂,现代人难以阅读理解,成为历史热中的冷点乃至空白点,从古至今,数千年来,尚无一本反映共伯和的专著,同“共伯和代行王政”、“中国历史最早的确切纪年”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影响不相匹配,致使共伯和的形象、重大贡献和历史影响不为大众了解,共伯和没有成为大众化的历史名人,是一大遗憾。如果以一定数量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为载体,加大宣传开发力度,可使共伯和的形象深入人心,逐渐达到与其历史地位和影响相匹配的程度,与姜太公、秦始皇、诸葛亮等人齐名并立。
三、“共和行政”考
关于“共和行政”,数千年来,一直有两说,一为共伯和执政,二为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记载共伯和执政的主要有《左传》之“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王居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史学界考证“诸侯释位”为共伯和执政。《庄子?让王》之“共伯得乎共首。”《吕氏春秋》之“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来稽矣。周厉王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吕氏春秋〉高注补正》之:“谓诸侯皆请共伯为天子也。”《竹书纪年》之“周厉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摄行天子事……立太子靖(静)为王,共伯和归其国。”“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专列“共伯和”等。
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之说,源于《史记?卷四?周本纪》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系司马迁错用史料所致。唐朝学者张守节著《史记正义》,为《史记》作注、勘误、补充,对于“共和行政”特改写为“共伯名和,好行仁义,诸侯贤之。周厉王无道,国人作难,王奔于彘,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静)为宣王,而共伯复归国卫(共)也。”唐朝学者颜师古为《汉书》作注又言:“而《迁史》(《史记》别称)以为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
考证上述史籍的成书与面世时间、历史影响,《左传》作者左丘明,生卒时间约为公元前502年——前422年,《庄子》作者庄子,生卒时间约为公元前369年——前286年,《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35年,《竹书纪年》为战国时期魏国史书,《史记》作者司马迁,生卒年月为公元前145——前87年。因此,《左传》《庄子》《吕氏春秋》三书成书和面世时间均早于《史记》,且记载共伯和代行王政为历史真相,但由于《史记》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影响巨大,因而“周公召公共同执政”的错误说法流传后世。
《竹书纪年》虽成书时间早于《史记》三百多年,且记载共伯和代行王政用语最多、最真实,但却埋藏于魏安厘王墓中六百多年,直至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即公元281年,才被盗墓贼不准(人名,音Foubiao)于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孙杏村乡娘娘庙村南盗墓时发现,(另据《辉县志》记载,魏安厘王墓位于辉县占城镇大梁冢村北),却用于点火照明,烧掉很多,晋武帝司马炎得知后,派学者抢救整理剩余竹简,成书曰《竹书纪年》,但面世已晚于《史记》约三百年,历史影响也小于《史记》。
由于上述原因,数千年来,“共伯和执政”与“周公召公共同执政”两说并存,且“周公召公共同执政”的错误说法成为主流,“共伯和执政”不为大众所知。直至现代,出土了多件记载共伯和执政的西周青铜器,如辅师里簋、宰兽簋、克须、番匊生壶、伯大祝追鼎、晋侯苏编钟等,时间距共伯和执政很近,乃至于同期,内容真实无误。
综合研究各种古籍记载和青铜器铭文,科学缜密考证,共伯和执政为历史真相,司马迁《史记》所写“周公召公二相执政”为误解,但仍被误用,如影片《建党伟业》第八——九分钟时,剧中人物说:“共和是周朝的事,《史记》记载,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笔者认为,共和行政的十四年中,共伯和代行天子之位,周公、召公必然仍为重臣,三人“共和”,共同处理朝政。各种古籍记载都有片面性,“共伯和执政”与“周公召公共同执政”两说数千年之争早可息矣!
四、“共国”来源和共伯和身份考
对于共国的建国和开国国君,尚未发现西周的具体史料,史学界有两说,一说为周天子直接分封,另一说为卫国所封的属国。两说虽然争议,但都是王族姬姓无疑。
相传周文王百子,考证清楚的有19子,本书文学性的将共国开国国君表达为周文王第20子。
共伯和的身份,史学界也有两说,公认之说为共国国君,另有个别人认为是卫国国君卫武公姬和。考证共伯和代行王政的公元前841年——前828年期间,卫国国君为卫禧侯(又写为卫僖侯、卫釐侯、卫厘侯,约公元前856年——公元前815年在位),卫禧侯的长子共伯馀(约公元前815年——公元前813年在位),卫禧侯的次子卫武公姬和(约公元前813年——公元前758年在位),卫武公姬和约出生于公元前853年,共伯和开始代行王政的公元前841年,姬和年仅十二岁左右,何能受百官诸侯推举代行王政,管理天下。因此,共伯和系共国国君无疑。
为避免与卫国所封的属国之说冲突,本书避开卫国不提。
五、创作方法
笔者以史实为大框架,以“和”及“和谐文化”为“文眼”,将中国古典的演义风格、史学考证同现代流行的讲坛语言相结合,史实同虚构相结合,反映共国开国和共伯和出生、成长、继位、治理共国、代行王政治理天下、归回共国、安度晚年的全过程,或浓墨重彩直接叙述,或各种手段间接烘托,尽力塑造智慧非凡、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好行仁义、谦和待人、沉稳练达的共伯和形象,尽力表现共国朝堂君臣议政、共军将士能征善战、共国风物人情,尽力反映相关的西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性等方方面面,并探讨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尽力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认真研究设计,确立创作思路,构筑框架结构,巧妙谋篇成局,尽力将现代人难以阅读理解的遥远历史表达得缤纷多彩、生动形象,增强可读性,使读者在轻松娱乐中产生共鸣,自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在具体创作过程中,首先广泛搜集西周社会的各种资料,深入学习,穷原竟委,究典钩沉,对相关史实及相关的政治、法律、经济、军事、地理、文化、教育、礼仪、宗教、生活习俗等百科知识,尽力追求致知,严密考证,夯实基础。研究帝王将相治国之道,权谋策略,为政得失。第二,对冷涩僻难、诘屈聱牙的词汇,以现代思维恰当诠释发散,作通俗化、形象化处理。如周王自称“余一人”,读者生疏费解,又影响上下文理解,即依历史小说的惯例,以后世的“朕”代替,诸侯自称一律定为“寡人”。如神话人物“嫦娥”,本名“姮娥”,至汉文帝刘恒时,为避讳改为“嫦娥”,书中即以“嫦娥”称之。第三,为解决史料过少的困难,按照社会逻辑,展开合理想象,虚构了一些人物和故事情节,充实内容。第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对个别人物、时间、事件作适当的艺术性处理。第五,书中描写了一些卜算五行八卦、切阴阳观风水、出现异象灵兆现象,既是西周社会风气和宗教信仰的客观反映,也是吸收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神话传统,以增加趣味性、娱乐性和喜剧性,请读者不要误解。
七、书中人物说明
书中主要出场人物中,真名实姓者34人:商纣王帝辛及妃子妲己,奸臣飞廉,纣王叔父箕子、比干,纣王庶兄微子启,周文王姬昌及长子伯邑考,姜太公,周武王姬发,第一代周公姬旦,第一代召公姬奭,共伯和,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涅),周厉王时期的周公,周厉王时期的召公,芮良夫,鲁献公姬具及儿子鲁真公姬濞,齐献公姜山及儿子齐武公姜寿,晋厉侯姬福及儿子晋靖侯姬宜臼,楚国国君熊延、熊勇、熊严祖孙,宋厉公子鲋祀及儿子宋釐公子举,荣夷公,虢公长父,卫巫。
有姓无名者,塑造完整;实有其人而姓名失传者,塑造姓名;另根据故事情节所需,完全文学塑造了一些人物,共有48人:共国开国国君共伯苏及夫人泉妹,共伯和之父共伯政,共伯和之母,共伯和之妻仙妹,共伯和岳父岳母,共伯和之子共伯华,共国丞相孟尹,共国文臣文寅、礼甲、田获,共国武将武刚、豆猛,万仙山卿大夫盘瓜,共国贪官奸臣叛国贼刑霸、吴天、丁丑、丁卯,共国地痞混七、混八、混九、混十,越国西湖美女小香、小花、小施、小美,召公姬虎之子姬昊,三代凡伯姬刚、姬直夫人即齐国公主姜美、姬强,周厉王之妹即齐武公夫人姬月公主,胙伯姬赖,犬戎之主犬突及儿子犬甲、犬乙、犬丙、犬丁,镐京猎人庚虎、艮头、贰武,荣夷公之弟荣二、荣三,楚国国君熊勇之弟熊蛟、熊犀、熊象、熊鳄,楚国丞相南毐。
另有无名无姓者若干。
面对共伯和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巨大影响,笔者尽渺小之力所作的浅陋尝试,实为抛砖引玉,不可避免存在着不足乃至谬误,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以利进一步提高。
让我们带着现代思维,穿越时光隧道,倒回到两千八百多年前,亲身体会这如火烈烈、有虔秉钺、粗犷豪蛮、质野情浓的西周社会,共同观看、升华这一幕幕生动形象、缤纷多彩的恢宏历史剧景吧……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