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全文》,由网络作家“西湖遇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这部小说推荐风格作品,它其实是“西湖遇雨”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内容概括:【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全文》精彩片段
“按耕地算吧,性质是承包地,合同期限十五年,合同期满后可无条件续期至三十年,每亩地100元/年,共十亩,十五年承包金共一万五千块钱。”
其实女校长想把这片地算作林地,这样能再便宜一点,但是在荒废耕地上种树,跟正式变更为林地手续是不一样的,后者需要相关部门来确认,要是来人的时候正好神秘漩涡出现怎么办?
因此,朱雄英坚持将其作为耕地来签合同。
合同把租金支付、规划用地性质、租赁年限、租赁地块状况等方面都写清楚了以后,一式两份签字,然后用印/画押,承包土地这件事就算是完成一半了。
剩下的一半,朱雄英只需要抽空去镇上的政务大厅,凭土地租赁合同,在房地产登记窗口办理出租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就行了。
签完合同,女校长又询问他之前摆在图书角的过时和损坏书籍怎么办。
“扔了不好吧,卖废品也不妥。”
“要不这样。”
女校长提议将那些书籍放到他爷爷生前的办公室里,那里现在摆设都没动,但已经成了储物间,地上和沙发上堆满了杂物。
朱雄英想了想觉得不错,这样至少那些书籍还能有个归宿。
而且,他也确实想去爷爷办公室看一看,有没有留下什么信息或线索,即便女校长不说,他也会主动请求的。
朱雄英拿着女校长给的钥匙,打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门,走进爷爷生前的办公室。
办公室在一楼,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形成一道道光束,灰尘在光线中漂浮着,室内气氛沉静,仿佛时间在这里已经凝固了一样。
爷爷作为老校长的办公室内,摆设简约而充满岁月的痕迹,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占据了房间的中心位置,桌面上除了堆满的文件和书籍,还有一台老式的台灯,灯罩已微微泛黄。
墙壁上的挂钟早已停止了走动,指针永远地定格在了某个时刻,挂钟下的墙面还挂着一些褪色的照片和锦旗,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学校的重要时刻,每一面锦旗都代表着学校的荣誉。
朱雄英先把淘汰下来的旧书摞在地上,随后开始翻箱倒柜地查找。
可惜,朱雄英废了半天劲儿,哪怕把照片和锦旗都翻了,还是一无所获。
直到最后,他把目光锁定在办公桌下面的抽屉上。
这是一个上着锁的抽屉,一把小铜锁牢牢地挂在那里,办公室内却没有任何钥匙的踪影。
不过这东西,既防不了小人也防不了君子,朱雄英懒得找钥匙,这又不是玩密室逃脱,正好这里作为杂物间有些工具,他直接拿了把十字花的螺丝刀就给撬开了,突出一个大力出奇迹。
抽屉里只有一个充满了上个世纪风格的绿皮笔记本。
朱雄英拿出笔记本后却并没有马上翻阅,而是用手机的光探了探抽屉里面,又敲了敲,确定没夹层和其他物品以后,才合上抽屉开始看绿皮笔记本里的内容。
但出乎朱雄英的预料,这个笔记本里面很干瘪,中间都被撕掉了,而他按页挨个查看后,只在扉页的日历缝隙里,找到了两行小字。
“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这是什么意思?
朱雄英很确信自己在课本上没背过这首古诗,他先用手机拍了个照片,然后打开浏览器搜索。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许浑的诗,名为《送宋处士归山》,第一行的诗句讲的是他进山遇到一个卖药修琴的老者归山的情景,第二行则是一个典故,也就是“烂柯人”。
“烂柯人”指的是在晋代有一位名为王质的人,他在砍柴时不慎来到了信安郡石室山,在那里他遇到了两个童子正在下棋,王质在旁边旁观了棋局,一局终了,童子提醒他时间已晚,当他回头时,发现自己使用的斧头柄已经烂掉了,而童子也消失无踪,当他回到村庄一切都变了,时间过去了一甲子(60年),与他同一时代的人都早已去世。
这个故事后来常被用来形容世事的巨大变化和人的沧桑感,而这首诗如果出现在别处也就罢了,但此时却偏偏出现在这个被爷爷锁着的笔记本里,就难免让朱雄英思绪发散了。
“世间甲子须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一定是了,爷爷早就知道这个神秘漩涡的能力!”
朱雄英打定了主意,眼看没有更多的线索,他收起了绿皮笔记本就打算离开。
然而就在此时,他忽然看到绿皮笔记本的绿皮开胶了,朱雄英沉吟片刻,用手抠开了上面的一层绿皮,而里面竟然真的有东西,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朱雄英捏着照片,面露疑惑。
“为什么爷爷从未和我提起过?”
照片上面是一张合影,上面写着“1995年江南省理论物理学大会合影留念”,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再加上相片很不清晰,所以朱雄英并不能辨认出上面的人都是谁,里面有没有爷爷,也无法从模糊的背景里推测这场会议在哪召开。
朱雄英将其拍照保存了下来,谨慎起见,为了防止手机丢失,他还在扣扣空间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说说......随便刷新瞅了一眼,其他同学发的说说不是趁着上大学前的暑假去旅游,就是在撸啊撸上分,要么就是高三结束后分手,为情所伤。
只有同桌沐锦月发了条“哎,兜兜转转,终于还是回家继承家业”了的说说。
嗯,这是没考上大学也不想复读了。
想起高中三年一起走过的那个女孩,朱雄英忽然有点失落。
年少时哪能没有过未曾言明的心动呢?
不过就像很多互有好感的高中生一样,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无法同路,终究是要分道扬镳的。
朱雄英又用手机浏览器查了查“1995年江南省理论物理学大会”的关键词,可能是时间有些久远,这场学术会议在互联网上并没有留下任何记录。
眼看着没有其他收获了,朱雄英又习惯性地瞄了一眼连接无线摄像头的app,结果忽然有了发现。
“咦?”
朱雄英面色一凝,他隐约在固定好位置的摄像头里,看到了一个小黑点。
在确定不是自己手机脏了以后,朱雄英给手机时间截了个屏,马上收起了绿皮笔记本和照片,锁好门离开了学校。
“大爷,钥匙麻烦给校长!”
给门卫留下一句话,朱雄英蹬着之前从五菱宏光上一起跟书籍卸下来的绿色捷安特自行车就开始狂飙。
一路火花带闪电,朱雄英从海岛的北部沿着小路,几分钟就飙到了爷爷的坟头......这不奇怪,因为他家就住学校以前的教职工楼,从学校出发跟从家出发,距离差不太多。
而刚到坟头,朱雄英就看到了那个神秘漩涡。
这一次,神秘漩涡的大小,光是目视,就能看出来明显比第二次要扩大了一些,大概有一个拳头大小了。
洪武十六年的冬天,南京城被一层厚雪覆盖。
皇城内,乾清宫。
作为皇帝的寝宫,地龙散发的暖意轻轻拂过方砖铺就的地面,让室内始终保持着温暖如春的状态。
朱元璋盖着被子正沉浸在梦乡之中,这段时间繁忙的政务让本来难以入睡的他今天直接累睡着了,算是难得有个好觉。
在过去的一年,大明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在收复了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所据守的云南,这块让大明如鲠在喉的北元飞地后,正在逐步显现的后续影响。
有了云南,那么对于云南南方的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大明就相当于增加了一条稳定的沟通渠道,因此大明开始与这些国家顺理成章地开启了勘合贸易,由大明中枢颁发给其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
而对于云南西北方向的雪区,大明的控制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了,不仅组建了松潘精骑这支战力彪悍的高原骑兵部队,且对松潘等地的安抚司、宣慰司,按照其户口之数来衡量土司们的实力,按不同实力要求其提供马匹和驿夫,帮助大明在这里建立正式的驿站体系,以便情报传递和交通运输。
总之,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朱元璋的规划里,接下来大明只要解决辽东的纳哈出,就可以准备发动彻底覆灭北元的战争了。
然而就在这万籁俱寂,朱元璋难得好好休息的深夜,贴身宦官却急切地唤醒了他。
“陛下,醒醒。”宦官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当然知道要是惹恼了朱元璋会是什么后果,可他别无选择。
朱元璋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不悦的神情在脸上一闪而过,却听见宦官一脸凝重地说道:“陛下,神器响了。”
这句话,让朱元璋瞬间清醒了起来。
神器,特指那两台珍贵无比的无线电台,一台深藏在这皇宫禁地的武楼上,另一台则安放在钟山之巅的圣孙坛。
这两处地方不仅有重兵把守,而且有能够操作电台的人日夜轮班值守,只为将那个在朱元璋心中最紧急、优先程度最高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皇宫。
自从上次阴阳炁海关闭后,朱元璋心中充满了担忧,生怕再也听不到大孙的消息。
丘玄清和道衍对此的解释是,阴阳炁海正在努力构筑更稳定的连接,之前几次都是试探性的,而一旦构筑成功,就意味着两界之间的通道将更加稳定,具体表现就是......下一次的开启时间会更长,炁海的规模会更大,物品的传输损耗也会减少。
这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随着拯救马皇后的灵药、“空印”的信息,以及能够远距离通信的无线电台的出现,都证明了从那头送来的“神秘天机信息”和“地下先进产物”,毫无疑问会成为加速大明发展的催化剂,甚至直接决定大明的国运走向。
而丘玄清和道衍这两位得道高人的解释,虽然让朱元璋心中稍感宽慰,但那份挂念却始终无法放下。
如今,阴阳炁海再次开启的消息到来,终于是让他如释重负。
“把丘真人叫到钟山来,其他人暂时别叫了。”
朱元璋披上厚重的衣物,走出温暖的乾清宫,宫外寒风呼啸,雪花飘飘洒洒。
今年显然冷的有些出奇,最起码比朱元璋小时候要冷的多,但这样的对比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朱元璋的老家在江北的凤阳府,而这里可是理论上应该更温暖的江南才对。
对此,朱元璋倒也没有细想,只觉得是天气严寒罢了。
到达钟山圣孙坛时天还是黑的,借着火盆的光,朱元璋看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阴阳炁海。
过了没多久,丘玄清也赶到了。
虽然还没有传出声音来,但朱元璋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期待,他默默地凝视着阴阳炁海......要知道,自从敕封圣孙以后,大孙可还没有显灵过呢。
嗯,其实朱雄英也挺担心爷爷因为空印案被嘎了脑袋的。
“爷爷,能听到吗?无线电台好用吗?”
听到阴阳炁海中传出了大孙的声音,朱元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丘玄清和道衍没骗他的话他,这次阴阳炁海的开启时间将会比以往更长,这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好好询问朱雄英的近况。
“好用,大孙这一年来你过得怎么样?”
然而,朱雄英的回答却让他有些吃惊。
“爷爷,我这里只过去了一个多月。”
朱元璋心中一凛,看向丘玄清,丘玄清被雪花染得须发皆白,此时更显仙风道骨,他低声道:“天庭一日人间一年,地府虽不及天庭,但也是地府一月人间一年。”
......这很合理。
朱元璋早就已经彻底相信,自己的大孙在地府了,这句话不过是佐证。
毕竟,时间流速都不一样。
朱元璋转而问道:“大孙,你的领地有没有变化?”
“爷爷,林地已经完全成型了。”
朱雄英的声音中透露出一股自信,这让朱元璋感到无比欣慰,大孙的领地既然已经完全成型,那么想来最起码的安全是不用担心了,接下来,应该就是招兵买马继续扩展领地了。
随后,朱雄英告诉了朱元璋一个让他非常振奋的消息:“爷爷,我这次带来了第二批共十五台无线电台和手摇发电机,原版的使用手册也配套了,这样,无线电台就不会因为没电而失效了。”
朱元璋顿时大喜过望,之前只有两台无线电台根本不够用,只能维持钟山和皇宫之间的联系,现在电台多了就可以给所有布政使司都配备一台了,这样一来,类似空印等因为沟通成本而产生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而且,朱元璋还意外地发现,经过空印案的整顿,虽然这次大案的调查规模没有扩大到府县一级,但却意外地揪出了不少贪官污吏,为大明肃清了朝堂环境。
当然了,即便有第二批,这些无线电台对于庞大的大明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用。
因为数百万明军也需要装备无线电台,以便更好地进行通讯和指挥。
于是,朱元璋急切地问道:“大孙,能不能再搞来一些电台?”
那头的朱雄英稍作沉思后回答道:“爷爷,可以是可以,但我钱不够了。”
嗯,老登,该爆金币了!
他们挖洞、挖土豆、烤土豆,这一系列流程耗时实在是太长了,以至于“大本堂的皇孙们集体失踪了”的消息,直接惊动了朱元璋。
最终,宫人们在大本堂那一侧堵住了刚吃完烤土豆准备开溜回去的皇孙们。
朱元璋知道自己辛苦耕种了好几个月的田地被这群熊孩子给糟蹋了以后,铁青着脸,把带头的朱允炆、朱高煦、朱有爋几个吊在了树上,剩下的几个从犯在墙根抱头蹲下排成一排瑟瑟发抖。
在特别大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
挖特别大的土豆,挨特别毒的打。
“砰!砰!”
“疼!皇爷爷!疼!”
“咱让你吃!想吃什么咱不给你吃?来这里偷东西。”
没挨过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朱元璋拿着藤条给这几个顽劣的小子抽得屁股开花,除了平时被朱棣揍习惯了的朱高煦能忍着疼一声不吭,其他人包括朱允炆在内,各个求饶不止,鼻涕眼泪一起下来。
眼看着都揍肿了,朱元璋这才停下手。
而东宫的朱标夫妇也闻讯赶来,赶忙劝说。
“父皇,孩童顽劣嘴馋,偷东西吃确实不对,但教育教育就行了,也不至于打成这样啊。”
朱标不说还好,一说朱元璋就来气,而且是又来气又心疼。
“看看大孙,再看看你们这群除了吃就是吃的废物!这都是大孙给咱送过来的粮食,咱辛苦种了好几个月,全让你们这群废物给糟践了!”
朱高煦这小子脑后全是反骨,这时候不仅不低头认错,而且觉得自己挺有理:“皇爷爷,你那一亩地剩那么多株呢,数都数不过来,那一株里面的大豆子,我们一人一个吃到撑才吃了九个,剩下的少说还有几千个,不至于这么骂吧。”
还在嘴硬!
朱元璋被气的又举起了藤条,就在这时候,他手里的藤条忽然悬在了半空中。
事情好像有哪里不对。
“你给咱再说一遍。”
被吊起来打的朱高煦这时候咽了口唾沫,以为朱元璋生气了。
小丈夫能屈能伸,朱高煦果断选择了闭嘴,被打一顿跟被打到半死之间的区别他还是懂的。
朱元璋扔了藤条,柔声细语地又说了一遍。
朱高煦被吓得毛骨悚然,他是真不怕表面生气的朱元璋,但这个状态的朱元璋他是真怕,朱高煦紧闭着嘴拼命摇头。
直到朱元璋把他放了下来,保证不打他以后,朱高煦才重复了一遍。
朱元璋终于明白哪里不对了。
一亩地,他种了三千多株土豆,一株土豆如果有5-10个块茎,那一亩地就有两万多个土豆块茎,一个土豆块茎就够这些孩童一顿吃到撑,一亩地的土豆,能供一家人吃多久?
而且,他才种了不到三个月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呼吸顿时粗重了起来!
朱元璋的双眼中闪烁着光芒,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眼前展开。
他紧紧地抓住朱高煦的肩膀,声音不自觉地有些颤抖地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你们一人一个就吃撑了?”
朱高煦被朱元璋的反应吓了一跳,他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是的,皇爷爷,我们没吃完的还埋在洞里呢,您可以派人去挖出来看。”
朱元璋没派人,他亲自去带着朱标和这些皇孙去挖的土豆。
“你给咱再烤一次。”
朱高煦听命行事,开始搭石头窑烤土豆。
吃了三个烤土豆,朱元璋也基本吃饱了,朱标也差不多。
看着这些个头比拳头还大的土豆,品尝着土豆独特的软糯香甜的口感,朱元璋心中的震撼根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随后,朱元璋又让自己的孙子们挖了几株土豆出来,他们用衣服兜着满满登登的土豆,朱元璋亲自数了数,发现果然如朱高煦所说,一株土豆最少的有4个,最多的甚至有12个,平均数大概在6-7个左右。
实际上,朱元璋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辛辛苦苦种了这么久的地,竟然能产出如此产量惊人的粮食,这土豆的产量,实在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一个土豆的重量在一两到二两之间,而一株土豆摘掉其他部分,大约有一斤多重,也就是说,这一亩地的土豆产量,哪怕是保守估计,都有足足三千斤!
——三千斤!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现在大明最高产的作物,也就是占城稻,在平均状态下,通过精耕细作,亩产也就是三百斤,光是土豆亩产量就是占城稻的十倍!
而且根据朱元璋亲自耕种的经验,这土豆和红薯,需水量是远远不及水稻的。
用水比水稻少,产量是十倍!
这哪是土豆,这是金豆!
这是大明百姓的天降福音!
朱元璋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他仿佛看到了解决百姓吃饱肚子问题的希望。
什么小冰河期,有了这玩意还怕小冰河期?
朱元璋恨不得立刻下令将土豆的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让所有的百姓都能种上这种高产的作物。
不过朱元璋也知道,他手里的种子不够,这时候只是实验性的。
在无意间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结果以后,朱元璋也对朱高煦等人改变了态度,他不仅没有再责怪他们偷吃土豆,反而奖励他们可以三天不去大本堂自由玩耍。
朱高煦等人听到朱元璋的赞扬,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然后火速开溜。
朱标此时也反应了过来,心中的震惊不亚于朱元璋,他作为太子,深知大明粮食的紧缺和百姓的饥馑,更知道这种高产作物对小冰河期的意义。
“父皇,这土豆的产量如此惊人,若是能推广种植,我大明的百姓就再也不用为饥饿所困了!”朱标激动地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标儿,你说得对,这土豆就是咱们大明的希望,咱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百姓们都能种上这高产的作物。”
“种子,还是得找英儿要更多的种子。”
“这是一方面,咱再仔细研究研究这土豆是怎么繁殖的,是自己结种子还是直接种这些土豆就能长出来新的。”
“而且。”
朱元璋的目光看向了种植红薯和玉米的田垄:“这两种作物的产量,就算不及土豆,恐怕也不差多少。”
朱标也是由衷感叹道:“多亏了英儿啊!”
“是啊。”
朱元璋这时候才从土豆亩产量带来的震撼中彻底缓过神来。
“真不知道英儿还能给大明带来多少惊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