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搭伴读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秀长篇小说阅读

大明锦秀长篇小说阅读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完整版军事历史《大明锦秀》,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朱允熥朱标,由作者“岁月神偷”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将功臣,史书记载,公侯伯子被杀无数,有统计的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人。这其中,一定包括殿外那些人,包括自己的舅舅。朱元璋为什么杀那么多人?朱允熥不禁看向,跪在那里嚎啕大哭的朱允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孙子的皇位,刚才听蓝玉等人似乎对朱允炆嗤之以鼻。而以朱元璋的性格,既然这些人不能辅佐他孙子,那干脆一杀到底,永绝后患。杀错了......

主角:朱允熥朱标   更新:2024-07-01 02:3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秀长篇小说阅读》,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完整版军事历史《大明锦秀》,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朱允熥朱标,由作者“岁月神偷”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将功臣,史书记载,公侯伯子被杀无数,有统计的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人。这其中,一定包括殿外那些人,包括自己的舅舅。朱元璋为什么杀那么多人?朱允熥不禁看向,跪在那里嚎啕大哭的朱允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孙子的皇位,刚才听蓝玉等人似乎对朱允炆嗤之以鼻。而以朱元璋的性格,既然这些人不能辅佐他孙子,那干脆一杀到底,永绝后患。杀错了......

《大明锦秀长篇小说阅读》精彩片段


“三爷,身体可无恙?”傅友德,冯胜,二人都是一脸关切。

这些老臣,几乎都是看着朱允熥的父亲朱标长大,内心之中,都把朱标当成了晚辈。

也更把朱允熥这个朱标的嫡子,当成晚辈。

朱允熥颌首示意,“有劳二位国公惦记,无恙!”嘴上虽然没有亲热的话,可眼神之中的感激和谢意,溢于言表。

这些老臣都是看着他父亲长大,在大明帝国尚未鼎立的岁月中,朱允熥的父亲朱标就是坐在这些人的战马上,见证了大明王朝的赫赫武功,也是在这些人的呵护下,渐渐成长为合格的,不可动摇的储君。

爱屋及乌,这些人爱戴朱标,这份爱心自然在朱标死后,转移到了朱标的嫡子朱允熥的身上。至于朱允炆,大概此刻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庶子,有朱允熥这个大明皇族和淮西勋贵联姻的嫡子,朱允炆这个母族出身不高的庶子,他们能看得上?

刚说了几句话,朱允熥余光看见,又有人过来,都是走路急冲冲的勋贵,都是开国的淮西集团武将。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东莞伯何荣,楚国公廖家一脉。

“不好!”朱允熥忽然惊醒,“树大招风,自己和舅舅说两句话没什么,但是大明开国的这些将领和后裔,都围过来,一个不小心,就会给别人落下口舌!”

深宫之中步履维艰,步步惊心,不可大意。于是告罪一声,抱着两个丫头,迈步进了奉安殿。

“哎,三爷怎么走了!俺还没给他磕头呢?”

几个武将紧赶慢赶,还是只看到了朱允熥的背影,景川侯曹震大声说道。

“小声些!”傅友德性子沉稳,出口说道,“今日,咱都得收敛起大嗓门!”

大将军蓝玉看着奉安殿里痛哭的人们,皱眉道,“三爷从小没娘,现在又没了爹,他年纪尚幼,深宫大院中不知道多少人要准备算计他!”说着,已经咬牙切齿,“太子爷虽然没了,可是咱们这些人,深受太子爷的恩德,要照看好他留下的这唯一血脉!”

“这还用大将军说!”景川侯曹震哽咽道,“洪武十八年,二十年,俺两次犯法,要不是太子爷护着俺,早就被砍了脑袋了。太子爷在俺听太子爷的,太子爷不在了,俺就听三爷的。”

东莞伯何荣也开口说道,“没太子爷,俺哪来脑袋上的爵位!太子也走了,俺一颗心就跟着三爷,倘若万岁爷有恩典,让三爷就藩。俺这鸟伯爵也不做了,跟着三爷去做个守门的,算是报答太子爷的恩情!”

纵观上下五千年,朱标不但是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也是最得人心的太子。朱元璋脾气暴躁,这些跟着他打江山的人,又都是些大老粗,有时候难免触怒于他。每次,都是朱标从中化解,保全了不少人。

尤其是那些武人,武人打仗捍不畏死,但是只要闲下来就难免惹是生非。

像东莞伯何荣他们这样的武将们,以前是连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不放在眼里的,动辄骂娘,惹急了操刀子直接冲进人家府邸。

若不是太子朱标眷顾他们军功在身,多次求情,只怕早就被洪武皇帝宰了祭旗。

此时的朱允熥只知道自己的身份尊贵,却一时还没想明白,他这个太子父亲,到底给他留下了多少宝贵的政治遗产,还有人脉。

奉安殿中哭声一片,一进大殿堂,有宫人上前接过两个小丫头。而朱允熥一进来,就成为殿中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尤其是吕氏,朱允熥清晰的看见,吕氏在擦拭眼泪的同时,不住的往他身上看着,眼神中担忧和戒备的神色一清二楚。

她带着朱允炆走过,没人理他们母子,即便是有也不失隆重大礼。而朱允熥走过之时,那些开国的老臣都围了过来,嘘寒问暖。

朱允熥再次回头,看了眼殿外,春雨中蓝玉,两个舅舅,还有那些淮西的开国武将,都在雨中张望。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几人轻轻摆手。

可就在这瞬间,朱允熥想起件事。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而洪武二十六年,大将军蓝玉就会被朱元璋赐死。同案的还有许多开国的武将功臣,史书记载,公侯伯子被杀无数,有统计的人数,高达一万五千人。

这其中,一定包括殿外那些人,包括自己的舅舅。

朱元璋为什么杀那么多人?

朱允熥不禁看向,跪在那里嚎啕大哭的朱允炆。

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孙子的皇位,刚才听蓝玉等人似乎对朱允炆嗤之以鼻。而以朱元璋的性格,既然这些人不能辅佐他孙子,那干脆一杀到底,永绝后患。

杀错了吗?以一个帝王的心态,没有错,这些桀骜的武人既然不能为孙子效忠,留着也是后患。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打着为大明正统的旗号,祸乱皇明的江山。

但绝对是杀可惜了,以至于在后来朱棣造反的时候,建文帝手中根本没有可以统兵的大将。堂堂大明中央竟无大将,让李景隆那样的的草包货色,为大军主帅。结果李景隆被他表舅朱棣打的落花流水,望风而逃。

最可笑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不但不追究李景隆,反而诸多袒护。

这些袒护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在朱棣攻打南京之时,李景隆投降开了城门。

而一直被建文帝防范的世袭武将勋贵,则是为了大明洪武皇帝遗命,战死无数。

纵观史书,这些出身微寒的淮西武人,都在历史上留下属于他们的英雄事迹。

别人暂且不提,凉国公蓝玉,威震捕鱼儿海,差点就生擒北元蒙古皇帝。擒获北元皇子嫔妃公主,亲王大臣上千人。

俘虏蒙元降兵七万七千,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十五万余头。赫赫战功,堪比卫青,霍去病一般,一扫两宋以来,汉家男儿几百年积弱的形象。

这甚至是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卫青霍去病的功绩,强大的北元在蓝玉等人的攻击下,一蹶不振。黄金家族的最后遮羞布,被汉家儿郎一手掀开。

“若是自己上位,这些人或许就不用死了,或许他们还能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朱允熥心道,这些人没死在敌人的弯刀下,反而死在了朝中的内斗上,不免让人叹息。

“太子爷呀!”

“父亲!”

奉安殿中撕心裂肺的哭声,打断了朱允熥的沉思,巨大的棺椁就摆在奉安殿中,棺椁内那张英武的脸,就是自己这一世的父亲。

望着那具身体片刻,忽然,朱允熥心中,悲伤如潮水袭来。

“爹!”不用生姜,眼泪决堤而出,双膝跪地痛苦不已。

不是做戏,而是在瞬息之间,朱允熥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自己。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自己也是家中独子,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可是一场车祸,把整个家都给毁了。

此刻自己的父母是否也在自己灵前哭泣?

自己的亲人,朋友,战友,同学,是否也在哀伤?

想起父母那隐隐发白的鬓角,还有日益衰老的脸庞。

“爹!”

“娘!”

“儿子不孝了!”朱允熥热泪满襟,连连叩首。

他叩的不是棺中的大明太子,而是自己在后世,失去他之后,无依无靠的爹娘。

越想越是悲伤,自己为了生计,早出晚归,都没来得及好好陪伴父母,更没注意到,他们其实都已经老了。自己总是觉得很累,可是却忽略了他们关心的目光。

他们图的,不是自己赚多少钱呀!而是想让自己健康,快乐的活着。

他们图的,不是自己有多美好的未来呀!而是想着家庭美满,儿孙满堂。

“爸爸,妈妈!”朱允熥磕头,心中哭道,“我会在这个世界好好的,快乐的,健康的活下去,请你们为我祝福。若还有来世,我会再做你们的儿子,好好的孝顺你们!”

“爸爸,妈妈,永别了!”

泪水如决堤的洪水,在朱允熥的脸上不住的落下,顷刻间打湿他的衣襟,打湿他的袖子。

“皇上驾到!”

朱元璋来了。


“回万岁爷的话,吴王殿下天不亮就起床了!”

御案上奏折堆积如山,朱元璋埋首在浩瀚的奏折里,一边看着奏折,边听着宫人的回报。

他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大明的宫城在他这里没有秘密,只有他想知道。

“天不亮就起来了?”朱元璋看着奏折的手一顿,问道,“他起那么早干什么?”

回话的宫人说道,“当时王八耻问吴王,殿下为何起的如此早。吴王说,古人闻鸡起舞,身为皇明嫡孙,不敢放纵倦怠!”

“呵呵!臭小子!”朱元璋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随后又有些骄傲,“闻鸡起舞,这股自律的劲头,随咱!”

宫人继续说道,“吴王殿下起床后,先是用冷水洗漱一番。”说着,看看朱元璋,继续说道,“殿下说,冷水洗了有精神,当年陛下征战之时,哪有热水毛巾可用?寒冬腊月都是冷水!”

“呵!”朱元璋又笑了起来,“咱打仗那时候,哪有功夫洗脸!”

宫人低头笑笑,继续说道,“随后,吴王开始在院中练武,练的什么奴婢说不上来,但听说是为了强身健骨,锻炼肌肉的法子。练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又打了一通拳法!”

“什么拳法?”朱元璋看着奏折问道。

“奴婢该死,吴王练的什么拳,奴婢也说不上来。但是奴婢看着,有杀气!”

“呵!”朱元璋再次笑出声,“你一个深宫中的阉人,知道什么是杀气?”

“练完之后,吴王喝了一碗小米粥,吃了三个素馅的包子......”

“素的?”朱元璋放下奏折抬头,“御膳房干什么吃地?给皇孙送素包子,胆大包天!”

“陛下!”宫人跪下磕头说道,“吴王殿下的早餐一共十六种,奴婢几个胆子敢怠慢,是殿下说,如今身在孝中,不能吃荤的,要给太子.....”说着,看看朱元璋,继续小声道,“吴王说,虽然不能给太子守孝三年,但是吃素也可以替......”

“胡说八道!”朱元璋直接把奏折扔在御案上,站起身,“他正是长身子的时候,早起练武强健筋骨,不吃荤的怎么行?”说着,咬牙骂道,“混小子,这股子犟劲儿和他爹一个样!”

又看看瑟瑟发抖的宫人,“你接着说!”

“后来吴王换好了袍服,没坐软轿,带着几个侍卫去了大学堂。”

“吴王和几位学士说,以前辜负了祖父期望,辜负了年华,也辜负了老师,以后要迎头赶上。还给几位学士,行了弟子礼。”

说着,宫人顿了顿,继续说道,“几位学士都夸赞吴王!”

“夸什么?”朱元璋问道。

“夸吴王为人谦逊,是贤王!”

“哦?”朱元璋可是知道这几位翰林学士的脾气,软硬不吃的读书人,朱允熥几句话就被他们如此夸奖?

接着,朱元璋站起身,“走,去大学堂看看!”

“来人,陛下出门,赶紧伺候!”

太监总管黄狗儿,赶紧招呼宫人上前。

“一边去!”朱元璋不耐烦的赶走,背着手,带着侍卫大步流星的出门。

轿子,朱元璋一辈子都没坐过那个玩意。

他这辈子,要么是骑马,要么是走路。

年少时用双腿游历大好河山,化缘。

成年后策动战马奔腾四方,征战。

轿子,娘们才坐那玩意儿!

尽管已是须发皆白,六十多岁的年纪,但是朱元璋龙行虎步,一点不比年轻人脚步慢。

没一会就到了 皇子皇孙读书的大学堂,刚迈步进门,就听里面传来朱允熥的声音。

苛政,猛于虎也!

朱允熥看着面前,对他的表现有些惊奇的齐泰继续说道。

“元之亡在于苛政,横征暴敛。不知民间疾苦,不顾百姓死活。当年我朱家定居在淮西,天灾人祸颗粒无收,可是官府不但不救济灾民,反而继续加税,最终导致民不聊生,盗贼四起!”

“面对各路义军,朝廷不但不招抚,不怀柔,反而一地反杀一地,一城反屠一城,如此暴政天下百姓寒心,岂能不反!”

“至于齐先生所说的 不修德行也是一方面,大元打压汉人,防备汉人。原金国境内的汉人为北人,宋朝之内的汉人为南人,无论是科举还是做官,南人皆难上加难。”

“士人得不到上升的途径,汉人长期被歧视对待。官府腐败不堪,中枢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只知道奢侈享乐,加税加税。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百姓动辄成为流民。”

“这些流民聚在各路义军之下,成为取之不尽的兵员。地方的豪强和朝廷离心离德,最终导致了大元分崩离析!”

“一个国家,要让底层的人民有向上的通道,要保持社会的稳定让百姓有饭吃,要开展基础建设,治理水患积极屯田。一个国家,要有包容四海的胸怀,皇爷爷曾说过,无论蒙汉苗黎都是大明的子民,要一视同仁........”

朱允熥侃侃而谈,周围人越听越是心惊。

这些翰林学士如何不懂得元亡的道理,若论追究元朝灭亡的根源,他们说的比朱允熥好。

可是朱允熥的观点和眼界却超过了他们,甚至许多是他们都没想到的方面。而且,他们是从臣子的角度考虑,朱允熥此时所说,似乎是站在君王的角度一样。

想想以前的朱允熥,再看看现在的朱允熥。

翰林学士们啧啧称奇,窗外方孝孺连连点头,看着朱允熥眼神中的欣赏溢于言表。

中枢舍人刘三吾捋着长须若有所思的同时,也在暗暗赞叹。

吴王这番话,怕是那些六部尚书也不一定能在仓促之间说出来。

见解独到,眼光长远,心思缜密,看清了大元的问题,看清了民间的问题,总结了大元的弊政。

皇族子弟,学问只是一方面,但是治国的才能和眼光才是最重要的。

听着听着,刘三吾,不由得又想起朱元璋那句话。

“熥儿,吾家千里驹也!”

光是听他对大元灭亡的观点,就不是千里驹这么简单。

忽然,刘三吾想到了皇帝对于皇储一事的看法。

看朱允熥的眼光顿时变了。

莫非,皇帝的意思,皇太孙立吴王?

想着他看看前排,一脸沉思的朱允炆,陷入沉思。

一时间连皇帝来了身边,他都没发觉。

听到脚步,刚回身,就见到朱元璋那张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脸。

“臭小子,想的好,说的好,都说到咱心里去了!”

朱元璋心中想到,作为出身最贫苦的皇帝,他和朱允熥的看法一样。

什么德行,什么礼节,什么礼仪其实都是扯淡。

当一个国家,不能让百姓吃饱,不管百姓的死活,百姓一定会造反。

“你!”朱元璋在刘三吾耳边轻声道,“考考他!”


抢?

几个年幼的小王爷陷入沉思。

朱允熥的声音带着无限的诱惑,继续说道,“咱们手里有刀,有兵,不抢不是浪费吗?”

“想想我皇爷爷,你们父皇,他老人家年轻时干啥的?”

“他老人家年轻时候当过和尚要过饭!”

“我太爷爷,你们爷爷是干啥的?”

“种地的,饭都吃不饱的农民!”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喜欢跟子孙们忆苦思甜。他不但不在天下人面前避讳自己的苦出身,更是把这种苦当成一种上天恩赐和磨练,告诉给皇子皇孙们。

早先,那些成年皇子们还小的时候,回凤阳老家祭祖,朱元璋都不许他们骑马坐车,而是穿着草鞋,沿着他起兵的足迹走回去。

也不许皇子们在路上接受沿途官府的馈赠和饭食,这是告诫自己的子孙们,朱家能有今天多么不容易。

一众小王爷陷入沉思。

“咱朱家能有今天,咋来的?”朱允熥继续毒害这些孩子们幼小的内心,“咱祖上可是正宗的泥腿子,咱们的江山还不是拿着刀子,从大元手里抢下来的。我爷爷,你们爹,带着一群兵,给咱们抢来了荣华富贵,抢来了王位!”

众小王爷纷纷点头,他们都是上树掏鸟的年纪,整天在宫中闲的浑身痒痒。

“二十一叔!”

沈王朱模排行二十一,按照辈分是朱允熥的二十一叔。

“啊?怎么了?”

朱允熥笑道,“二十一叔,你不是生平最羡慕皇祖父当年带着大军浴血冲杀吗?你说,你是想做一个无所事事,整天吃饱了没事干看斗鸡的逍遥王爷,还是想做一个跃马扬刀的大将军!”

“当然是大将军!”沈王朱模拍着胸脯说道,“每回听舅舅讲,他当年跟着常大将军冲锋陷阵的事,我都........我都恨不得马上拿刀上战场!”

沈王的舅舅也是一员悍将,原常遇春的部下,现在是京中神武军的指挥使。

“这就是啦!”朱允熥一拍巴掌,笑道,“那些蕃人占着那么好的地方,占着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你看着难受不?”

“等你长大了,带上几万兵马,直接杀过去,把他们好东西都抢了,给大明开疆拓土,威风不威风!”

听了朱允熥的话,沈王朱模眼睛发亮,“威风!威风!”他似乎看到了,他带着大军冲锋,在蛮夷之地横冲直撞,把大明的旗帜高高竖起的那天。

“我要去抢他们,我带上我舅舅,我表哥,我二姨父,抢那些蛮子!”朱模大声喊道。

“我也有舅舅!”唐王朱桱扯着脖子说道,“我舅舅正跟在北边杀鞑子呢?我这就给他写信,让他回来!”

“谁没舅舅!”郢王也凑热闹,喊道,“我舅舅是战功封的伯爵,手下几千兵,都是骑兵,我让他骑马驮我去,驮我去去!”

朱允熥笑了,这些孩子都是白纸。

自己的种子,已经开始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嗯嗯!”学堂窗外忽然传来刻意发出的声音。

众人回头,只见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站在那里。

“奴婢给诸位王爷请安!”

黄狗儿跪在地上,抬头笑道,“吴王殿下,陛下请您去用膳呢?”

“好!”朱允熥点点头,在众王爷羡慕的 目光中,大步而去。

学堂里,最前排的朱允炆,落寞的低下头。

原来陪皇祖父吃饭这个荣誉,是只有他这个名义上的长孙,才有的体面。

而现在........

抬起头,看看窗外。

“皇祖父,你忘了孙儿了吗?”朱允炆怅然神伤。

~~~~~

“不必多礼,就咱们爷俩,坐吧!”

奉天殿里,朱元璋笑眯眯的说道。

朱允熥还是先搀着他坐下,然后才坐到对面。

桌子上的菜,有些出乎意料。

朱元璋大概是古往今来生活最简朴的皇帝之一了,当了皇帝他爱吃的还是家乡菜,而且每顿只有一菜一饭,刚刚好够吃,绝对不会浪费。

最常吃的菜,就是大蒜大葱炒腌肉。

腌肉就是咸肉,那东西大油大盐,在普通百姓嘴里是美味佳肴,但是在皇帝的桌子则是有些不雅。

可是朱元璋就是喜欢,不但喜欢,而且每餐都吃得很干净,一个饭粒都不剩。

朱允熥听说过这个故事,他的十九叔谷王,有一次因为偷偷把老米饭和腌肉倒掉,被朱元璋亲手抽了十鞭子。

一边抽一边骂,你个忘祖背宗的败家子,你个不知道民生艰难的败家子。

可是现在,桌上的菜肴格外丰盛。

御厨精心制作的干烧鱼,葱烧海参,盐水鸭,肥鸡等等琳琅满目一桌子。

闻着香味扑鼻,就是卖相一般般。

这个所谓的御厨,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厨子,原来就是军中的伙夫。姓徐名兴祖,跟了朱元璋差不多三十年,朱家人的饭都是他做的。

“吃呀,看啥?”朱元璋显然心情大好,桌子上居然还有一壶温酒。

朱允熥赶紧起身,给朱元璋满上,“皇爷爷,咱俩个吃不了这些!”

“吃不了赏给侍卫,剩不下!”朱元璋朗声笑道,“吃,多吃!”

朱允熥看着满桌的菜,有些犹豫。

“你这臭小子,拿咱地话当耳旁风!”朱元璋笑骂道,“不让你守孝,你就吃素。你正是长身子的时候,咱在你这么大,就这大肥鸡,一顿能吃三只。你吃素吃坏身子怎么办?男人哪能不吃肉,给咱吃!”

说着,直接撕下一个鸡腿放在朱允熥的碟里,随后不顾形象的把手在衣服上擦擦,“吃,多吃!”

“谢,皇爷爷!”

尽管心存讨好朱元璋的心思,但是老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关爱,也让朱允熥心中一暖。

眼前这老人,瞬间和脑海里,前世记忆中慈祥的祖父融合在一起。

眼泪不由得落下,大口的吃了起来。

然后,赶紧的擦了下眼角,三两口吃完了鸡腿。

“这才像话,你也大了,陪爷爷喝一盅!”朱元璋端着酒杯。

朱允熥不敢怠慢,赶紧陪着他喝了小半杯。

“哎,你小子要是不装傻,咱们爷俩也不至于今天才能喝上一盅!”朱元璋叹息道。

说着,看看朱允熥,“咱问你,今天那些话,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回皇爷爷,句句都是孙儿自己想的!”朱允熥说道。

“栋梁之才,难能可贵!”朱元璋温和的笑笑,但是马上又收敛笑容凝固,“你可知道,你那些话有多得罪人吗?”

“有您在,孙儿还用怕谁?再说,孙儿是皇上的嫡孙,在乎谁?”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这才像咱的孙子!”

随后,似乎无心一般,继续说道,“你说的那些,改税也好,占藩国的土地也罢,都是难上加难,就算是皇帝也难以施行。”说着,朱元璋目光如电,看着朱允熥,“假如,咱说假如,假如你来当皇帝,你怎么办?你怎么说服那些大臣?”

来了,朱允熥心中一震。

朱元璋既然如此问,那就是心中的皇储人员在向自己倾斜。

朱允熥站起身,躬身说道,“孙儿以为,没有开拓精神的皇帝,还不如一条看家狗!”

话音落下,朱元璋眼中精光四起。

“皇帝是天下的领路人,大臣是帮助皇帝的人。无论是改税还是其他,触动大臣的利益才会被阻挠,但是皇帝不是大臣的皇帝,而是天下百姓的皇帝,只要对百姓好,便是对的。”

“皇爷爷曾说过,皇帝就要为百姓主持公道。我不需要说服他们,只需要他们执行。”

朱元璋喝干杯中酒,开口问,“那要是留下骂名呢?”

“百姓心中有杆秤,是非自有公论,孙儿若为皇帝,不愿为百官赞颂的守门皇帝,甘愿为万民称赞的一代大帝!”

“好!”朱元璋仰天大笑。

就在此时,黄狗儿拿着一个折子,急匆匆走进来。

“何事?”朱元璋不悦。

黄狗儿跪下,“陛下,云南的八百里加急奏折,沐公爷......”

噌,朱元璋站了起来,“沐英怎么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805号